上周股市先盤後跌,尤其是周五跌勢加速。目前左右滬深兩市的投資心理已經發生變化,將有「三中全會預期」轉為「全會後政策出台是否超預期」,並且「年末效應」也將逐漸顯現。
中新網報導,滬深股市上周五(8日)全天走弱。滬指早盤小幅低開後震盪下跌,午後出現一波反彈,但未能有效拓展空間,隨後再度下探。創業板指跌逾1%,考驗1200點整數關口。截至8日收盤,上證綜指報收2106.13點,跌23.27點,跌幅1.09%,成交703.3億元(人民幣,下同);深成指報收8155.40點,跌84.85點,跌幅1.03%,成交758.9億元。
盤面上,板塊幾乎盡墨。僅上海自貿、網際網路、酒店餐飲、地熱能等少數板塊上漲,且漲幅很小。券商板塊大跌,板塊內個股無一上漲,海通證券、西南證券、國海證券等跌幅超過4%。此外,日用化工、礦物製品、造紙、半導體等跌幅較明顯。煤炭、有色、電力、鋼鐵等權重板塊走勢低迷。概念股方面,生物育種、博彩概念、民營醫院、雲計算、3D打壓等調整顯著。地區板塊方面,新疆、貴州、海南三板塊跌幅超2%。
個股方面,錦州港、路翔股份、聯信永益、星河生物、威華股份、聯合化工、津濱發展、九鼎新材、魯豐股份等漲停,澳柯瑪、利達光電、中環股份、太極股份、上海梅林等跌停。
中證網報導指出,展示中央新一屆領導人改革決心和路線圖的十八屆三中全會10日正式召開,投資者對開啓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改革提速的新「三駕馬車」時代充滿期待。在歷史上,三中全會往往是啓動重要經濟體制改革的踏板,而重要的經濟體制改革又是決定資本市場命運的關鍵。從這個意義上說,三中全會引領著股市的發展方向。
從某種意義上說,2013年的三中全會,既沒有像十四屆三中全會那樣面臨嚴重通脹,也沒有像十五屆三中全會那樣面臨嚴重通縮;既沒有十六屆三中全會後超級大盤股的上市壓力,也沒有十七屆三中全會時的救市壓力。在「深化改革」成為主基調的背景下,很多行業和板塊(如國企改革和重組兼併等)的投資機會仍然值得關注。會後具體政策能否超預期,將是左右兩市行情的重要指標。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這就決定兩市行情也不可能一帆風順。尤其是從資金面來看,機構似有提前離場的信號。雖然成交量不大,上周四、周五都只有1500億元左右,但指數形態卻是重心下移,表明承接力量薄弱,持股意願不強。一旦後續政策面不能給市場帶來新的驚喜,「羊群效應」可能在會後得以放大,不進則退的幾率增加。
此外,隨著年底臨近,機構兌現收益、離場結賬的意願增強。加上部分機構出於年度財務和會計需要,也會抛售部分所持股票,導致年末行情出現周期性調整。資金的持續外流對股指有擠出效應。
從11月9日發佈的資料來看,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3.2%,創8個月以來新高,這一方面表明在經濟增速延續穩中有升良好態勢的,但另一方面或也將制約貨幣緊平衡的放開。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經濟增速回升和人民幣持續升值,熱錢又重新流入中國,對國內流動性形成一定衝擊,會否對股市起到托市作用,還待考量。 資金面內「緊」外「鬆」或將成為A股常態。
從近期市場規律看,雖然不少權重板塊時有表現,但因市場資金面趨緊,難有作為,大多以一日遊為主。從技術面看,隨著市場重心的下移,9月初至今的震盪箱體面臨向下突破的考驗,其中小M頭的頸線位已經再次失守,形態嚴峻。尤其是創業板指數看衝高回落後確認階段性調整的幾率也大大增加,而目前顯然沒有到位。因此,應謹慎從事,回避風險,靜候三中全會後的新政策對兩市投資密碼的逐一揭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