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1月31日訊】(新唐人電視台【世事關心】節目)李嘉誠資產重組,將公司註冊地遷到英屬地,揭開中國經濟窘境。
李嘉誠雙拳出擊:旗下兩大公司資產重組,將重組後的公司註冊地遷離香港,在華人商界引起震動!進而引發關於中國2015年經濟風險的大討論。中國大陸有關機構出手整頓證券市場,中國股市迎來黑色星期一。中國,這部曾經高速運行的經濟列車,是否已經開進了危險和前路未蔔的隧道?
蕭茗:大家好,這裡是《世事關心》,我是蕭茗。2015年中國經濟大事的開篇頭一件,就是李嘉誠的大手筆資產重組、以及將重組後的公司註冊地遷到英屬開曼群島。李嘉誠作為當今世界上最成功的華裔商人之一,向來以行事縝密和膽大果斷著稱,在很多領域都是開風氣之先,其投資動向歷來有風向標的意義。在國際媒體不斷聚焦中國的金融和政府債務風險的背景下,李嘉誠再出大手筆,是否揭開了中國經濟圖景的一角呢?這一期的《世事關心》讓我們來關注這個問題。
這幢建築是位於上海浦東陸家嘴的「東方匯經中心」。大約10年前,在浦東開發的熱潮中,這裡被規劃為核心金融區,寸土寸金,是許多房地產巨頭追逐的熱門。2005年李嘉誠控股的「和記黃埔」以高於競爭對手10億元的價格買下了這塊地的開發權,其誌在必得的豪氣倍受矚目。「東方匯經中心」就是在陸家嘴修起來的第一棟甲級寫字樓。這棟大樓預計最終完工時間是2014年,但是2013年李嘉誠就決定將其出售,單單這一個項目,「李超人」旗下的公司就獲利至少人民幣50億元。
當李嘉誠開始拋售在內地的物業時,很多人還抱著狐疑的眼光,從2014年開始果不其然,內地房市全面下跌。李嘉誠展現了他作為一個投資家的精準眼光。但是這個已年屆87歲的老人帶給人們的驚奇還沒有終結。2015年初,他又一次震動了華人商界!
這次李嘉誠可以說是雙拳出擊,一方面是將他旗下的長江實業、和記黃埔以地產行業為主線進行資產重組。把兩個公司的地產業務剝離出來集中在一起,成立「長江地產」;與此同時把港口、能源、公用事業、電信、店舖等資產打包在一起,成立「長江和記實業」。另一方面他將新公司註冊地遷至英屬開曼群島。李嘉誠的這輪大動作,不只是投資方向的一個改變,而且是其資產結構的深度調整,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中國甚至有媒體預測,李嘉誠的行動釋放信號,人民幣資產可能暴跌。
蕭茗:李嘉誠是否又下了一步料事機先的棋呢?請聽一下原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夏業良先生的分析。
蕭茗:「有不少人把李嘉誠重組公司資產的行動,看成是躲避風險的表現。甚至有人認為這預示著人民幣資產的暴跌。『暴跌』意味著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在短時間內,很大幅度的貶值,你認為這種風險存在嗎?」
夏業良先生:「首先李嘉誠先生是華首富,是經過幾十年的市場考驗,有著自己獨到的對市場敏感的判斷和分析。現在很多人預期人民幣會大幅度貶值。從大陸情況看經濟下滑,一方面有中央政府有主動的意願,另一方面也有被動無奈的原因。多少年來中國的經濟改革遠遠之後於現實的需要,尤其是政治體制、法律體系不能適應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而最近這十幾年來,中國已經不是堅持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而是出現逆市場化行為,是一種倒退,或者稱之為計劃回歸。這樣會使商人、企業家喪失對長遠未來樂觀和信心。前幾年人民幣和美元比是升值,現在貶值是因為人民幣實際的價值取決於國內商品消費市場的競爭能力,尤其是企業的自身能力和創新能力。過去幾年中是「國進民退」——國有壟斷企業佔據了優勢產業和資源,而民營企業失去了自由發展的空間,大家對人民幣幣值產生懷疑。而且大陸通貨膨脹的壓力持續存在,雖然官方統計數據說CPI只有2%甚至更低,但老百姓感受到遠遠不止這個數字。」
為甚麼李嘉誠要把公司的註冊地遷到開曼群島?眾說紛紜。一種意見認為,開曼群島有「避稅天堂」的美譽,幾十年來沒有開徵過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和資本利得稅,很多公司都把註冊地選擇在那裏。在現實中也確實有很多跨國公司通過利潤轉移的方式,將一部份獲利轉到在避稅天堂註冊的分公司名下,達到在本國避稅的目的。李嘉誠和他兒子的公開表態,與這種觀點相接近,即為了做生意方便。
李澤鉅:「香港七、八成,過去十年香港新公司,七、八成都是這樣做的。」
關於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的資產重組,也有人從在商言商的角度分析,指出從這次重組的換股比例來看,長江實業與新公司可以按1比1的比例直接換股。而和記黃埔只按0.684的比例來換股,明顯重組以後,和記黃埔原來的股東在新公司當中的話語權下降,將有利於李嘉誠家族以有限的股權控制更多的資產。
但是更多人並不滿足於從純經營運作角度的解讀,認為李嘉誠的舉動應該有更長遠的打算和更宏觀的視角。有中共官方背景的「鳳凰網」的調查結果顯示,80%以上的人認為李嘉誠的遷冊海外是由於看淡香港的前景。大陸的媒體也毫不諱言李嘉誠已經不看好大陸和香港的產業,在內地已經兩年沒有買地了。更多的人通過對李嘉誠的解讀,講出了自己對中國經濟缺乏信心。
蕭茗:關於李嘉誠資產重組,和轉移公司註冊地的內涵的更多解讀,再聽一下夏業良的先生看法。
蕭茗:「現在認為李嘉誠看空中國和香港前景的解讀在媒體上佔多數,但是不管是看空也好、有現實經營的考量也罷,都擺脫不了時機的問題。就是李嘉誠為甚麼不遲不早,挑在2015年年初這個時間來重組資產和遷冊公司呢?」
夏業良先生:「這個時機是每個企業家自己對形勢、數據的分析和判斷。李嘉誠開始的變動不是從今年開始的,大約從4年前就有所動作了,以他個人的幾十年商戰經驗很早便發現了中國經濟的脆弱和前景的不樂觀,並極早的做出決定。」
蕭茗:「李嘉誠在歐洲經濟低迷、恢復乏力的時候大舉轉進歐洲,而在許多人認為中國經濟還將保持較高速增長的時候撤離中國,這是基於一種甚麼判斷?」
夏業良先生:「看一個國家的經濟不僅僅看它的增長率。從全球經濟來看,歐洲經濟有長期穩定的基礎,它各方面的基礎設施比中國好很多,包括硬件和軟件。近幾年歐洲經濟出現了一些問題,但總體來說比中國好很多,從投資角度來說,它有成熟的法律體系,有著企業家期望的自由發展空間,人文環境,自然環境等各個方面因素,包括成熟的市場,長期相互協作的關係,這些都不是中國市場能比較的。」
中國的地方債務危機將在2015年爆發嗎?中共政府有能力拆除這個炸彈嗎?
蕭茗:2015年開篇的中國財經熱門詞彙除了李嘉誠,還有「地方債」。原因是按照中央政府的規定,截止1月5日,地方政府必須將各自債務存量的餘額上報給財政部。這意味著對於地方債這顆不定時的炸彈,已經到了必須研究拆彈方案的階段,這必然是影響2015年中國整體經濟形勢的一個重要變量。先聽一下雪莉簡單介紹一下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的情況。
雪莉:謝謝蕭茗。從理論上講「地方債」包括三部份:地方政府作為直接債務人的欠債,比如地方政府債券;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比如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的欠債;和其它相關債務。但是最值得說的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這個東西。它是近年來地方債膨脹的最大頭。
由於1994年的分稅制度改革,在財政上強化了中央、削彈了地方,導致了中國的地方政府不斷抱怨在興建基礎設施和承擔公共事務的時候錢不夠用。而很長一段時間內地方政府又不能直接發行債券,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所謂的「地方融資平臺」應運而生,它的表現方式通常是某地的「城市建設投資公司」,也就是充當地方政府和市場的中介,它的作用用兩個字總結就是「圈錢」,幫政府「圈錢」。具體地說,就是政府將若干國有資產直接劃撥給它,比如土地、股權、規費、國債等等,必要時再許之以財政補貼作為還款的承諾,從而迅速包裝出一個可以達到融資標準的公司,通過它向銀行借債,自己發債、以及承接各路資金。
2009年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共政府推行的刺激政策帶來了地方政府圈錢的狂歡。有中國銀監會的官員說,僅在2009年一年,地方政府融資本臺的貸款餘額就同比增長了70.4%,占一般貸款餘額的20.4%。也有財經媒體披露,許多縣級平臺公司的融資來源,銀行貸款就佔了90%以上。
借了債就要還,政府也一樣。怎麼還呢?比較典型的操作是:政府以土地為抵押品,為「融資平臺」做擔保,向銀行借債。土地升值帶來的收入就是還債和支付貸款利息的保障。可是一旦房地產價格較大幅度下跌,土地財政出了問題,不僅存在債務違約的風險,還將拖累銀行遭受重大壞賬損失。這就是地方債被當作炸彈的一個主要原因所在。
那中國的地方債有多少呢?根據中共政府審計署的調查,到2013年6月,政府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約為10.89萬億元。如果加上「或有債務」,地方債的總額是17.9萬億元。但根據外媒的分析,有大量的地方債之前是隱瞞了沒有上報的,所以今年1月的上報數字,可能會在17.9萬億元的基礎上再增加30%-50%。地方債不僅總額巨大,而且在融資過程中還存在嚴重的不規範和不透明的情況。由於土地財政收入下降,地方政府普遍面臨資金缺口,這麼大盤子的債務,一旦償還的資金鏈斷裂,出現債務違約,後果非常嚴重,對中共政府真是一件撓頭的事。
蕭茗:「如果地方債違約,地方政府到時間還不出錢來,中國會像美國一樣出現地方政府倒閉的情況嗎?」
文昭:「直接的不會。地方政府自己發行的債券,一年就幾千億元人民幣的規模,還不存在到期還不出來的問題,地方政府發債的額度中央政府也是嚴格控制,怕出現問題。主要風險來自於地方融投資平臺,它是以城市投資建設公司這樣的企業面目出現的,它要還不出錢來,倒閉的是這家企業,並不是政府。地方政府只是承擔有限的擔保責任,但現實是非常混亂,很多城投公司的貸款是地方政府為強壓給銀行的,並沒有有效的擔保品;還有這些融資平臺自己發行的企業債,或者讓銀行變相擔保,或者讓其它「融資平臺」公司互相擔保,其實風險很大。
背後都是政府意志,政府要錢的時候,只想著糊弄程序,有個門面上的交待,並不考慮實際風險。一旦還不出錢,雖然倒閉的是融資平臺公司,但大家都知道政府是真正的責任人,所以大家也都會找政府要說法,雖然政府沒有倒閉的直接危險,但會有很大的維穩壓力。」
蕭茗:「那中共政府到底有哪些拆彈的手段,來化解這個風險呢?」
文昭:「外國政府面臨這樣的問題,一般的做法有:加稅、變賣政府資產、削減公共服務,裁員減薪等等。或開源、或節流,挪出錢來還債。現在中國政府非但沒有減薪,公務員還在加薪;說變賣國有企業的股權、公車、樓堂管所這樣的與政府的主要職能無關的資產來還債,是很現實管用,但我覺得不能指望中共的政府有此覺悟。加稅看來是肯定的。計劃中對居民住房徵稅就是用來彌補賣地收入減少造成的財政缺口。這對中國的城市中產階級又會是一個打擊,會壓制本來就已經脆弱的內需。更簡單的方法有央行直接給各大銀行註資,把他們壓在地方債裡的壞賬給沖銷掉,實際就是通過製造通貨膨脹的方式讓全社會來買單。
更簡單的方式就是賴賬,要社會反彈不激烈,就能拖一天算一天;反彈激烈了就拆東牆補西牆還一點。本來中共政府掌握的資產比其它國家政府都多,也有集權的行政效率,它可用的手段應該不少,但是各級政府作為既得利益者,自私自利到了一毛不拔和死不悔改的地步,這是造成困難的原因。」
新年伊始,中國內地證券監管機構突然出手整頓證券市場,金融證券股遭遇重創,用意何在?
蕭茗:在中國,由於政府有無所不在干預經濟的力量,所以在中國的股市決定某一類股票價格的,往往不是這些企業、或這個行業實際的獲利能力,而是政府的意願。政府要扶植哪個行業,這個行業的股票就大漲;要打壓哪個行業,它的股票就暴跌。用業內人士的一句委婉的話講,中國的股市是「政策市」。因此政府和所謂的規管機構,在股市經常扮演的角色,不是把泡沫吹漲、就是「辣手摧花」。而這一回,是後一種情況!
1月16日星期五中國銀監會和中國證監會宣佈出手規範委託貸款及融資融券業務,上海A股週一開盤就一路走跌,尾盤跌幅超過8%,收盤跌7.7%,創6年之最。銀行、券商股全線跌停。
按照證監會的說法,監管機構這次出手,是對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等九家證券公司的融資融券業務裡存在的問題進行處罰。
所謂融資融券又稱「證券信用交易」,或保證金交易,是指投資人提供擔保品,向證券公司借錢買入證券,在規定時間內還本付息;或者直接借入證券,轉手賣出,再在規定時間購買相同數量和品種的證券歸還給券商,並支付一定的費用。新華社在去年12月份的報導裡,指A股過去幾週的暴漲就是由於大量包括資融券在內的槓桿資金「興風作浪」的結果。
蕭茗:當局突然出手打壓股市的泡沫,用意何在呢?「這次當局整治股市融資融券的不規範行為,你認為是一個短期的調整;還是有一個長期的意圖來擠出股市的泡沫?」
夏業良先生:「中國的股市是一個賭場,是一個不透明,有黑幕操縱的不規範的市場。證監會很多工作都是滯後的,它沒有提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是事後臨時發現問題,臨時進行處罰,這是不公平的對於市場,作為監管機構,應做些指導性、預警性的措施在先,提示人們不要做甚麼,而他們是事後對其行重罰,這是不公平的做法。中國股市預期還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牛市不會馬上結束。對於中央政府也不希望股市低迷蕭條,李克強希望股市在近期一段時間內保持牛市的預期,這樣至少給中外投資者以信心。」
蕭茗:「過去一段時間金融類股的大起大落是否反映出更深層的風險?」
夏業良先生:「在2013-2014年中國國有四大商業銀行平均的壞帳率高達46%以上,按照巴塞爾協議應該是破產了,中國政府維持其不被破產,然後讓國有四大管理公司收購這些壞帳,在以國家的名義消核它,最終由中國老百姓買單。這種做法是極為不公平的,國立銀行盈利時沒給老百姓任何實惠,當它虧損時卻由老百姓買單,現在經過這麼多年上市改造之後,壞帳率並沒有消失,並且持續增高達到20%左右,我認為在今後金融系統的風險是面對各類企業的,在中國是逆市場方向發展,它依賴於政府的政策導向,而不是依賴市場的業績,依賴金融市場是否穩定。
例如:儲戶在銀行儲蓄了上百萬人民幣,某天取錢時發現存款不易而非,銀行也給不出正當的解釋,以調查為藉口拖延時間。這種做法的本身說明了國立銀行並為做到按市場規則辦事,出現風險和責任時是採取推諉責任的方式,它在預警、風險防範上做的不好,同時發生問題也沒有好的解決機制,這些更應證了大家對國有銀行的不信任。」
蕭茗:對普通百姓來講,房市是吸盡個人財產的無底洞;股市是能瞬間蒸發掉個人財產的無底洞。在國家的層面,房地產和地方債務的危機都將給銀行系統帶來巨大的風險。2015年以李嘉誠的「出走」揭開了中國經濟大戲的序幕,也提醒著人們關注已經來在眼前的種種危機。2015年,會不會是若干經濟炸彈的時鐘所設定的終止之年呢?《世事關心》將持續關注。謝謝收看這期節目,下期再見。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責任編輯:張嘉宜
Recommended article: Chomsky: We Are All – Fill in the Blank.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