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倡設「金融業慈善基金」,一起做公益,幫助弱勢。平日就服務弱勢的我,只能說:「拜託,別再慈善,還是多想想金融業的本質再行動吧!」
從一○一年起,我們協會與台中市政府合作執行「脫貧方案」,一個低收入或中低收入戶的父母這一代與子女那一代都要有一人每月存款一千元,如此政府就各提撥一千元,一戶穩定儲蓄三年,就有十四萬四千元的基金。錢存在各儲蓄互助社,該社與本會協助存戶做理財使用,包括創業、進修、修繕、購屋等,所以這方案的全名是「自立家庭築夢踏實計畫」。
政府給錢、社工關懷、儲蓄互助社協助,有多少家戶持續呢?兩年半以來,我們平均打一百通電話詳細說明,大約有四十戶表示願意來參加說明會,有三十戶真的來了(其中五戶拿了便當與資料就走了)。經過會談篩選,十五戶簽約,十二戶穩定儲蓄並參與規定的課程,有些儲蓄一兩個月就退出了。今年持續儲蓄的情況很糟,年初時兩次說明會有三十五戶簽約,目前只剩二十戶。有個家長說:「可否一次存三千,三個月存一次。」我們不同意,他就退出,抱怨我們的規定太囉唆。
為何不持續?這方案一年幫助一個家庭兩萬四千元,但有些低收入戶四處找「慈善款」可能拿更多,又無須任何義務。許多兒童,除政府依法給予幫助外,是好多社福團體服務的對象,又獲宗教團體、民間社團、社區管委會、學校家長會等的資源。從小耳濡目染,日後如何辛苦掙錢?
多年來,協會與政府合辦「低收入戶子弟暑期工讀計畫」,保證每位可以得到基本工資。很多大專生都不願意參加,他們覺得在區公所或補習班工讀太累,不如在家還是有錢領。我們安排年輕人到面膜工廠,因為周六有時要加班而退出。參加後態度與能力都好的不到半數。
常有團體問我:「錢要捐給誰?」我總是開玩笑說:「捐給那些珍惜錢又能好好用錢的人。」弱勢者應務本儲蓄、社工應務本服務,金融機構也務本,最懂得理財的金融業慈善基金應在社工支援下,幫助弱勢「惜財、理財、創財」,建議如下:
?相對提撥:弱勢者必須先儲蓄,金融機構給予適度加碼。
?全家儲蓄:尤其是要訓練未成年者盡早開始持續存款。
?贈送保險:對弱勢者開戶特別加送保險,日後有危機時不至於雪上加霜。
?增加魚竿:不給魚(福利是政府的事),多給魚竿(有效的教育、訓練、就業、創業)。
?補貼利息:案主提出的購屋、教育、創業等的借款方案經過審核後補貼利息。
?卡債協商:有些是因為信用卡循環利息所壓垮,應優先幫助,減輕負擔。
?追蹤成效:檢視送出去的金錢是否產生一定的效果。
?尊重專業:脫貧兼顧金融、教育與社工,金融業做善事時,多聽聽教育與社工界的聲音。
?建立平台:不做各金融體系基金會已經做的,構思創新方案,扮演平台角色。
?跨業合作;與各級學校、非營利組織協調,運用個案管理,避免資源重複發放,創造更好效果。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