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看過男人抱著枕頭哭嗎?」福州富水食品總經理宋和成微笑舉起右手,「我有,而且很多次。」他自嘲著,剛來福州創業之際,實在壓力太大─那些輾轉反側又壓抑的畫面已是20年前的事了。
位於福州三環桐口的富水食品,更早的時候在市區,後來才遷到郊外。隨著福州市區擴大,85畝的工廠這些年像切蛋糕似地分給高鐵、切給公路,陸續少了30多畝,工廠早被住宅環伺,可能再過五年又得搬遷。
逢甲大學紡織系畢業的宋和成,紡織工廠一天也沒去過。他退伍後進入食品廠,25年前與朋友到廈門做冷凍蔬菜,五年後才轉往福州自立門戶,成立富水。
宋和成做的是食品生意,但「飛禽走獸」他一概不碰,只吃水裡游的。
富水早期主要從事冷凍蔬菜的加工出口,為了外銷日本,符合日本嚴格的檢測標準,富水也有自營農場與契約農場,自產自給蔬菜。
堅持健康 不打價格混戰
「你不一定要買我的東西,但只要聽說這家工廠做日本出口的,就可以放心買。」宋和成說。
為了打開內需市場,宋和成進軍調理食品業務,生產米漢堡、素食品、調理包等食品,大陸摩斯招牌產品─米漢堡的米餅即由富水供應。
調理食品如今已占富水業務的九成,但轉型對宋和成而言也是無奈之舉。
早年大陸還不在乎蔬菜農藥殘留的時候,宋和成形容是「賣一櫃,賺一櫃」,利潤滾滾而來;但隨著大陸開始檢測農藥,加上對本地農民的相對保護,堅持「安心、安全、健康」理念而耗費巨資檢測的富水在價格戰中逐漸落後。
宋和成始終相信,做吃的永遠不會被淘汰。問題在於,大陸整個水準尚未提升,低價產品掛帥,讓成本較高的富水仍處於陣痛期。
他正在規劃研發針對不同訴求與疾病的調理包,如適合糖尿病、心臟病患者或減重者食用,調配不同營養並避開患者忌口成分。同時,宋和成也在規劃用人造光源種植蔬菜,打造植物工廠。
對症下藥 因應不同需求
當年,宋和成即是看好大陸13億人口的市場,才留下父母妻兒,獨自到大陸發展。他看好造就康師傅與旺旺傳奇的大陸,相信在台灣絕無可能達到如此規模。
從最初投資新台幣3,000萬元,宋和成不諱言已經「賺了好幾個3,000萬元回來」。
「我一生中最好的年華都在這邊。」他還記得1988年剛到大陸之際,吃飯都是大概咬咬就吞進去,不敢用力咀嚼,因飯混著碎石細沙,一咬到就全身發麻。當時屋裡地板沒鋪水泥,沒水沒電,用的是山泉水、點著蠟燭。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至少我沒有虛度光陰,我覺得對得起自己。」宋和成說,一個男人志在四方,好壞由你。他用布袋戲的經典台詞「時也,命也,運也」作為這25年大陸奮鬥史的註解。
水耕計畫 下個夢想
隨著食品安全問題在大陸社會受到更廣泛關注,該是食品業台商站穩腳步的機會,但在成本與通路的層層障礙下,富水食品總經理宋和成在美好盼望之餘仍感乏力。
四台要價30萬美元的農藥檢測機器是宋和成的驕傲,但也是成本之傷。一個農藥檢測樣本的成本約人民幣1,000多元(約新台幣5,000多元),以每天數十樣檢測的速度消耗,在本土同業無視農藥殘留及消費者撿便宜貨的心態下,富水產品被迫孤芳自賞。
「中國有8億農民,如果要求太嚴格,會有暴動。」宋和成說,大陸對國內農產品比較保護,這是舉世皆然的貿易壁壘。
日本、台灣與大陸的蔬菜價差極大。以大白菜為例,在日本一顆可以賣300、400日圓,換算成新台幣約90、100元,也就是人民幣近20元,一個農民在上海賣完一大車大白菜約收入只有人民幣150元(約新台幣750元),可見大陸農民有多辛苦,於是農民寧願放下鋤頭、在上海打工,賺的比賣菜的多。
宋和成之後以調理即食產品轉進內需市場,但也面臨頭疼的通路問題。由於銷售面尚未鋪開,宋和成也不敢大肆宣傳,怕人家看了廣告卻買不到產品,目前主要還是交給經銷商銷售。他也嘆,儘管富水的生產技術與水準獲得日本企業認可,但「做得再好也沒辦法打進日本市場」。日本民族性強,且消費者對於「大陸產」商品仍缺乏信心,迄今賣進東洋的調理產品,仍以OEM代加工為主。
宋和成前方仍有不少挑戰,他坦然面對,也侃侃而談新的水耕蔬菜計畫:「想在菜盤裡養魚,把蔬菜種在浮在水上的保麗龍,以最接近自然的方式成長…菜盤可以每天配送餐廳,甚至讓消費者自己摘菜…。」
「構想很多,就看怎麼實現。」這個一路披著荊棘、始終朝著目標堅定向前的高雄子弟說。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