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Mobile01熱門文章
 
More Tickets. Better Service. Lower Prices.

Buy or sell tickets for concerts, sports, or theater. You'll find a huge and affordable selection at Ticket Liquidator!
From our sponsors
【三鏡齊鬥】Sony FE 24-70mm F4 ZA OSS
Jan 21st 2014, 01:51

按這裡檢視圖片
自從Sony A7R/A7推出後,無疑將Sony的品牌地位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尤其是A7R的高畫素、高解像力讓用戶們深深著迷,在體積上更是遠勝其它全片幅的機種,這對沒有鏡頭負擔的新手來說可是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加上從NEX時代延續至今的眾多轉接環,使得A7R/A7也享用同等待遇,不少手動老鏡反而可以在A7R/A7身上獲得救贖,不必再屈就底片機身,這也順勢成為A7R/A7的賣點之一。若各位過去曾看過我跟Ki_min分別介紹的A7R/A7,那對這兩台的特性應該略知一二,A7R強調的是細膩的高畫素,A7則主打高速對焦與低價策略;兩機發表至今雖然也快四個月了,但卻一點都沒有退燒的跡象,因為專為全片幅打造的FE新鏡不斷有新消息釋出,前陣子Sonnar T* FE 55mm F1.8 ZA在台灣才正式鋪貨,緊接著就要輪到Vario-Tessar T* FE 24-70mm F4 ZA OSS上市了,另外還有一則勁爆的消息就是FE 70-200mm F4 G OSS將在三月份的時候於日本開賣。

說到Vario-Tessar T* FE 24-70mm F4 ZA OSS(以下簡稱SEL2470Z),這顆肯定是眾多用戶期待已久的標準變焦鏡,因為它有蔡司加持、恆定光圈f/4、廣角端又來到24mm、再加上OSS光學防手震機制,不論作為工作用途或是生活記錄都可說是恰如其分,唯獨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自己的荷包夠不夠厚。小編這次很幸運的在台灣上市前就拿到了測試品,上週也發表過一篇搶先報,從回文內容可以知道大家對SEL2470Z的期許有多高,也想知道在體積輕巧化之下還能保留多少的畫質,跟同級鏡頭相互比較又有多少的勝算?就讓小編來為各位做解答吧!本篇內容將會加入另外兩顆鏡頭一同來PK,各位可別錯過了。

☆ Sony Vario-Tessar T* FE 24-70mm F4 ZA OSS‧實拍樣本(機身直出無後製)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 Sony Vario-Tessar T* FE 24-70mm F4 ZA OSS‧外觀暨特色介紹

按這裡檢視圖片
SEL2470Z的金屬鏡身握在手中有著沉甸甸的手感,並擁有防塵、防滴的特性,可與A7R/A7一同在惡劣的環境下作業,全黑色的塗裝就如同當年首顆蔡司E鏡ZEISS 24mm F/1.8,而這回伴隨A7R/A7所發表的FE新鏡清一色也全都是黑色系,其實從NEX時代開始,E鏡的質感就已經被傳為佳話了,FE鏡也延續了這個優點;不過A7的Kit鏡FE 28-70mm f/3.5-5.6 OSS(SEL2870)用料可就沒那麼好了,鏡身選用塑膠材質,光學表現也不夠出色,唯一的優勢就是價格。

按這裡檢視圖片
SEL2470Z採用黑色霧面的塗裝,不會像過去銀色的E鏡容易留下指紋,體積僅有73 x 94.5(mm),重量僅僅426公克,在同焦段的全幅鏡之中也是最輕最小的一款,而體積在小型化之後又想要保有出色的光學品質,這就得考驗原廠的鏡頭設計功力了,因為近年不少高階鏡頭為了取得更出色的畫質,除了加入更多特殊鏡片之外,更想盡辦法加大鏡頭的口徑來提昇進光量,藉此改善邊緣畫質。

按這裡檢視圖片
隨鏡搭配的鏡頭蓋為內夾式設計,不論是拆或裝都稱得上是順手,Canon這兩年也終於改用類似的設計了,真是開心啊

按這裡檢視圖片
隨鏡附贈一枚傳統蓮花型的遮光罩ALC-SH130,遮光罩的本體為塑膠,下半圈則包著一圈金屬材質;遮光罩的內緣只有做蕭光處理,並無植上絨毛。

按這裡檢視圖片
SEL2470Z的鏡頭口徑為67mm,不論跟原廠或是副廠的24-70mm全幅鏡相比,其口徑都是最小,這也代表了SEL2470Z可能因為硬體與結構上的限制,在影像邊緣的解像力或是銳利度無法達到高階玩家們的期待;畢竟相機跟鏡頭這種產品是很現實的,1/2.3吋CMOS的影像純淨度及影像的細膩度永遠不可能超越全片幅CMOS,再來沒有「非球面鏡片」加持的一般鏡頭,像差以及變形的抑制能力肯定也是不如內建「非球面鏡片」的鏡頭。SEL2470Z的鏡片結構為10群12枚,光圈由七枚光圈葉片所組成,且能夠營造出圓形散景。

按這裡檢視圖片
SEL2470Z的光圈葉片為七枚,所以可產生14道星芒,這種標準變焦鏡應該會是不少進階玩家最愛用的焦段,星芒的樣式我想也會是入手前會考量的點。

按這裡檢視圖片
SEL2470Z的最近對焦距離為40公分,放大倍率來到0.20x,這樣的數據看起來雖然沒啥吸引人的,不過卻已經是目前市售的FE鏡之中放大倍率最好的一管鏡頭,對小編而言,這樣的倍率還是無法滿足我,畢竟是標準變焦鏡,這樣的焦段會是多數用戶作為一機一鏡的首選,加上價格可望突破台幣三萬大關,小編自然會用較嚴厲的標準來看待它。

按這裡檢視圖片
SEL2470Z採用內對焦外變焦的設計,所以變焦時鏡頭會向前伸出,伸出後的長度大概比原鏡身長度多了1/2。另外FE鏡跟E鏡在操作變焦環及對焦環時,那手感都很平滑且順暢,不會有澀澀或卡卡的感覺,這對於錄影時喜歡手動對焦或變焦的用戶來說是一大福音。以下提供兩張拍攝樣本,分別是24mm廣角端與70mm望遠端。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10、1/200s、ISO 250、24mm。可以藉由這張建築照當中的窗格線條作為畫質的參考。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5、1/400s、ISO 100、70mm。這張不僅是用望遠端,同時也是在對近對焦距離下作業。

按這裡檢視圖片
內建OSS光學防手震可以說是SEL2470Z最重要的一項技術,因為SEL2470Z最大光圈僅有f/4,在室內環境作業時總會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因為A7R的畫素高達3640萬,微震會是影響畫質的關鍵,所以快門速度勢必就得要提高,為了保險起見就算我有開OSS防手震,快門速度少說也要維持在1/125s;不過若是現場光過於昏暗,又沒帶腳架時還是得藉由OSS防手震為照片多爭取較低的感光度以及安全快門,我想這就是OSS防手震存在的意義。

按這裡檢視圖片
SEL2470Z的產地寫在鏡後端,跟機身一樣都為泰國製造,品管的部份應該不用太擔心,畢竟泰國廠代工Sony影像產品也行之有年了。

按這裡檢視圖片
A7R可說是相機界的「照妖鏡」,因為當鏡頭的光學結構普普,很容易就會被A7R給打回原形,尤其是100%檢視時那細節更會顯得鬆散不堪,上個月測試A7R時搭配SEL2870那顆Kit鏡就有這種感覺,所以搭配該顆鏡頭所拍攝的照片根本放沒幾張。不過本篇的主角SEL2470Z掛有有蔡司鍍膜,且有五枚非球面鏡片及一枚ED低色散鏡片的加持,表現應該差不到哪去吧?!

按這裡檢視圖片
鏡頭的體積並不會過大,搭在A7R身上大小看來還滿均衡的,但重量大概比EL55F18Z要重了一半,短時間單手作業雖然沒啥大礙,不過有點頭重腳輕所以只要時間一長,右手還是會感到吃力的。

☆ VG-C1EM 電池把手

按這裡檢視圖片
A7R/A7共用的電池把手VG-C1EM在台灣也尚未開賣,所以小編這次也一併借來介紹,把手本體使用的是塑膠材質,摸起來就像是A7的外殼,不過它卻兼具了防塵、防滴的特性,也就是說可以搭配A7R/A7一同挑戰惡劣的環境。

按這裡檢視圖片
假電池的內面可用來放置卸下的機身電池蓋。

按這裡檢視圖片
用來鎖住機身與把手的轉盤還特地做了同心圓髮絲紋的處理,Sony對這些小細節真的很用心。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這具電池把手可以塞入兩顆原廠鋰電池,型號同樣是NP-FW50,續航力至少可以在500張以上,單裝一顆電池也是可以順利作業的,不必擔心。

按這裡檢視圖片
從上圖可以看到這具把手擁有前轉盤、一組自訂鍵(功能同C1),另外電子把手上的快門釋放手感與機身上的快門並沒有啥差異。

按這裡檢視圖片
接著看到機背的部份,可以發現有另一具轉盤設計在這裡,所以同時調整光圈及快門基本上是沒什麼問題;可惜僅保留AF/MF功能在這裡,並沒有把AEL曝光鎖定的功能一併放入,我個人是比較常用到AEL的功能。

按這裡檢視圖片
A7R/A7打從一開始就是主打輕巧路線,所以宣傳照自然也不會是搭配電池把手,但我卻覺得加上電子把手後A7R/A7才算是進化為完全體,機頂的線條與裸露的金屬機身也不再那麼突兀,整個機身的格調變得截然不同,這時才流露出它應有的專業感。

按這裡檢視圖片
電池把手在手掌的接觸面均佈滿了止滑蒙皮,就連背面也不例外。

按這裡檢視圖片
來張有氣勢的照片!裝上電池把手之後搭配自家的閃皇HLV-F60M來作業也不會感到吃力,每次看到Sony閃燈那犯規的擺頭姿勢都覺得很犯規,拍攝直幅人像時真是超好用的。

按這裡檢視圖片
接著請身高約180公分的男性來示範一下A7R加裝電池把手後的握姿,每根手指均能牢牢的握在把手上。

按這裡檢視圖片
改為垂直握姿時也不例外,且原廠在快門的下方還特別設計了凹槽,讓中指可以更牢固的抓住把手,此時的手感甚至比水平握持時還要好。

☆ LA-EA4 鏡頭轉接環

按這裡檢視圖片
不知不覺A鏡轉E接環的轉接環已經出到第四代了,當年小編在測試NEX-5的時候還曾接過第一代的轉接環LA-EA1,最初版的LA-EA1是不支援自動對焦的,印象是韌體更新後才釋出AF,不過那個自動對焦速度依然是悲劇;前年首台E接環的全幅攝影機VG900推出時,原廠也有推出相對應的轉接環LA-EA3,一開始一樣只能手動對焦,韌體更新後才支援對比式自動對焦,而本篇介紹的LA-EA4就等同以前曾出現過的LAE-EA2,都內建半透明反光鏡在內,讓僅有對比式對焦能力的A7R,在接上LE-EA4與A鏡之後,可以迅速且即時的進行TTL相位式自動對焦。

按這裡檢視圖片
從LE-EA2開始腳架孔就直接設計在底部。

按這裡檢視圖片
小編拿到的這顆轉接環似乎是內部測試用的,所以做工比較粗糙一些,感覺它滿是傷痕啊。

按這裡檢視圖片
小編也特別跟台灣索尼借來了SAL2470Z這顆Alpha系統中的標準變焦鏡皇,準備跟SEL2470Z一較高下,話說這管SAL2470Z真的很有份量,質感也很不錯,過去測試A99時也曾搭配它一起出機。雖然SAL2470Z的光圈比SEL2470Z大了一級,但是兩者的體積差距也不小,我想各位應該會有興趣看看他跟SEL2470Z的PK吧!

☆ Metabones 轉接環(EF to E-Mount)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小編上週發的「獨家搶試」快報中有不少網友反應想要看看SEL2470Z與Canon EF 24-70mm f/4L IS USM的比較,我正籌手邊沒有轉接環可用,沒想到Sony居然立馬就寄來了一顆Metabones轉接環讓我進行測試,而我自己去年正好有入手一顆EF24-7040LIS作為5D的組合,順勢就讓這次的三鏡PK成局了。只是讓我有點力不從心的是上週四之前才好不容易把SEL24070Z+SAL2470Z的PK照都搞定,但突然加入EF24-7040LIS就代表全部得重測一次,因為要在相同的基準下拍攝,外加全部的裁切比較圖也得重新編輯製作,一度很想把EF24-7040LIS排除在外...但又看到網友的聲聲呼喚,只好再重新進行測試,且一步步的完成一張張的比較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以一顆副廠的轉接環來說Metabones的質感還算不錯,只是包裝內容連前後蓋都沒附...也太省了吧!

按這裡檢視圖片
側邊可以看到鏡頭釋放鈕,橡膠蓋卸下後則是USB傳輸埠,可用來更新轉接環的韌體。

按這裡檢視圖片
由於Metabones不像LA-EA4內建半透明反光鏡,所以也只能使用最傳統的對比式對焦來作業,那個鏡頭驅動的速度實在是慢到誇張;當我滿懷欣喜的接上轉接環及鏡頭準備進行第一次的對焦時,AF速度會讓我想把這個轉接環拿去退貨...甚至比我當年的40D Live View對焦速度還要緩慢。

按這裡檢視圖片
Canon誘人的紅圈圈跟Sony的橘圈圈還挺速配的,照片中的EXIF可以讀到完整的曝光資訊,唯獨鏡頭的型號會略有不同,像這管Canon EF 24-70mm f/4L IS USM就會被判讀為24-70 F4 OSS,不會有Canon的品牌名稱。

☆ SEL2470Z VS. EF24-7040LIS‧鏡頭防手震的測試

[embedded content]
▲首先是搭載OSS鏡頭防手震的SEL2470Z,測試時焦段均設定在70mm,半按快門對焦時可以從觀景窗內看出影像瞬間凝結的情形,而OSS最多可補償四級的快門速度,這對光圈只有f/4的SEL2470Z是有實質幫助的。

[embedded content]
▲再來要測試EF24-7040LIS的IS作動情形,在一般模式下同樣可補償約四級的快門速度,各位同樣可以參考由觀景窗看出去的情形,半按快門對焦時IS就會跟著作動。

☆ 三鏡接上A7R之後自動對焦速度的測試

[embedded content]
▲「A7R+SEL2470Z」的新式對比式自動對焦速度雖然不如A7的混合式對焦系統,不過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對焦時至少也不會前後拉風箱。

[embedded content]
▲「A7R + LA-EA4 + SAL2470Z」由於LE-EA4有著半透明反光鏡的加持,所以可進行TTL相位式自動對焦,其對焦速度會比A7R+FE鏡頭還要迅速。

[embedded content]
▲「A7R + Metabones + EF24-7040LIS」這組合雖然可以順利使用Canon EF鏡頭,不過這個對焦速度實在是讓人不敢領教,因為對焦的行程實在太長了,通常都得要前後對個兩到三次,才會順利完成合焦動作;若是要拿來工作或拍MD的話,可能不太適合,因為好畫面都是一閃而過的,加上又是拍人像的話,當合焦完成後麻豆的臉部表情應該也都僵掉了。

☆ 三鏡(SEL2470Z、SAL2470Z、EF24-7040LIS)在外觀上的差異

按這裡檢視圖片
上圖由左至右分別是SEL2470Z、SAL2470Z、EF24-7040LIS,體積與重量就屬SAL2470Z最突出,再來是EF24-7040LIS最後才是SEL2470Z,另外三鏡都是採用金屬鏡身。

按這裡檢視圖片
三鏡均為內對焦外變焦的設計,鏡頭伸出後的長度並不影響原有的排名。

按這裡檢視圖片
SAL2470Z及EF24-7040LIS的鏡頭口徑均為77mm,唯獨SEL2470Z的口徑是67mm,而這究竟是否會直接影響到邊緣畫質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首先我們先來瞭解一下三鏡的主要規格。

按這裡檢視圖片
紅字顯示的是SEL2470Z規格比較突出的部份,初步看來就是罕見的使用五枚非球面鏡片,這讓我特別期待它的抗耀光能力,另外SEL2470Z更加入鏡頭防手震且具備輕巧的特性,。

按這裡檢視圖片
再來這是三顆鏡頭的光學結構,各位可以仔細看看鏡片組成與特殊鏡片的用料,非球面鏡片的主要目的就是用來抑制耀光及鬼影並改善變形,至於低色散鏡片當然就是改善橫向色差及色彩模糊的情形,而最常見的橫向色差就屬「紫邊」。

按這裡檢視圖片
以上是MTF時間,有興趣的話可以花時間慢慢看,每次要看這些又細又小的線,真是很考驗眼力,且說實在的裡比較屬於理論值,真要知道鏡頭好壞與否還是得親自試試,可不能紙上談兵啊,接著請一起來看看小編對三鏡MTF的看法:

1.在24mm廣角端且使用開放光圈時,SEL2470Z的邊緣畫質衰退最慢,衰退幅度最大的似乎是SAL2470Z。

2.在24mm廣角端光圈縮至f/8時,很明顯SEL2470Z邊緣畫質掉的最快,畫面中央以外的解像力瞬間崩壞,這裡似乎是EF24-7040LIS的表現最出色。

3.在70mm望遠端且使用開放光圈時,SEL2470Z越靠近影像邊緣,鏡頭的解像力正慢慢衰退,整體表現最佳的應該是EF24-7040LIS,最差的就屬SAL2470Z。

4.最後是在70mm望遠端加上光圈縮至f/8時,越靠近影像邊緣越能看出SEL2470Z與EF24-7040LIS那穩定的解像力,我們通常會將光線通過鏡頭比例(Y軸)60%視為一個基準,線條高於60%就算是及格,若高於80%的話就代表這是一顆出色的鏡頭,SEL2470Z與EF24-7040LIS的子午線都是在大約18(X軸)以後才掉出60%以下,不過SAL2470Z則是在12(X軸)時,就已經出現這樣的情形,可以見得SAL2470Z在望遠端的時候,就算是縮光圈對解像力的幫助也有限,尤其是邊緣畫質。

☆ 「畫質PK」廣角及望遠端的各級光圈

緊接著是三顆鏡頭在廣角及望遠端,各級光圈的實戰情形,拍攝時因為是在戶外作業,光線多少會有微量的變化,所以均以光圈先決來拍攝,測光模式設為「多重」,且固定感光度的數值來作業;為了避免在快門速度過低時手按快門會出現微震情形,畫質測試的部份我一律使用倒數計時來拍攝,且關閉鏡頭防手震。這章節小編共選擇了兩個場景來測試,第一個是廟宇的神壇,從民國九年至今的木製神壇表面有許多油漆斑駁的痕跡,以及年久失修所出現的裂縫,用來測試三顆鏡頭的解像力剛剛好;第二個是選擇帶有窗台及線條的大樓牆面,可用來檢測鏡頭的對比度,並藉由這幾組測試場景的中央及邊緣畫質來進行完整的比較。

「A組-廣角端:原圖打包下載」
「A組-望遠端:原圖打包下載」
「B組-廣角端:原圖打包下載」
「B組-望遠端:原圖打包下載」

ps.小編已經盡可能的將測試變因降到最低,前前後後也重拍了不少次,但畢竟還是人為測試,多少還是有誤差的可能性,因為有轉接環的緣故,每換一顆鏡頭都得要反覆裝卸雲台快拆板,使得對焦距離也不盡相同,在此先跟各位說明

按這裡檢視圖片
【A組-廣角端-中央畫質】SEL2470Z與EF24-7040LIS的開放光圈f/4銳利度,大概只同於SAL2470Z光圈f/2.8的表現,SEL2470Z在縮了一級光圈之後來到f/5.6,畫質則有明顯的提昇,直到最小光圈f/22才衰退;SAL2470Z最利的時候我認為是在f/5.6時,在光圈f/16以前的畫質則是都保有不錯的水準。看上圖EF24-7040LIS廣角端的中央畫質表現似乎不如預期,小編也無法鐵口直斷的說這是對焦問題,不過跟我過去搭配Canon機身的使用經驗確實有不小的差異,另外還有影響的一個主因就是機身內建的鏡頭補償功能,並不適用在EF24-7040LIS身上,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結果。

按這裡檢視圖片
【A組-廣角端-邊緣畫質】SEL2470Z的邊緣畫質除了在光圈f/8還端得上檯面之外,其餘光圈值的表現都不盡理想;至於EF24-7040LIS與SAL2470Z的邊緣畫質我認為是旗鼓相當的,各級光圈都互有勝負。

按這裡檢視圖片
【A組-望遠端-中央畫質】SEL2470Z與EF24-7040LIS乍看之下就像是沒準焦,但實際上小編都是先行AF自動對焦後再切回MF手動對焦,並且用峰值檢視對焦情形,加上拍攝的題材是平面物,沒準焦的可能性應該是微乎其微...但也管不了那麼多了,還是得比較下去。真沒想到是MTF中細節掉最快的SAL2470Z奪冠,SEL2470Z跟EF24-7040LIS有點像是來陪榜的。

按這裡檢視圖片
【A組-望遠端-邊緣畫質】光圈全開時SEL2470Z與SAL2470Z畫質都顯得有點鬆,SAL2470Z縮光圈後能有明顯改善,不過SEL2470Z大概是到光圈f/16時才是最銳利的時候,至於EF24-7040LIS在光圈f/16以前的畫質看起來都差不多,都維持在一定的水平。接下來就是建築題材的測試,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按這裡檢視圖片
【B組-廣角端-中央畫質】光圈全開(f/4)時SEL2470Z的線條稍比EF24-7040LIS要清楚一些,SAL2470Z在光圈全開(f/2.8)時畫質仍顯得有點鬆,縮到f/4之後畫面中的線條明顯變得紮實許多。f/8的時候SAL2470Z則是完全佔了上風,看來薑還是老的辣啊!

按這裡檢視圖片
【B組-廣角端-邊緣畫質】沒想到SEL2470Z的邊緣畫質在開放光圈f/4的時候居然還不錯,當三鏡的光圈都縮到f/8的時候畫質較為一致;EF24-7040LIS的鏡頭對比度似乎都偏高,所以線條感看起來都比較重一些。

按這裡檢視圖片
【B組-望遠端-中央畫質】從上圖來看,SEL2470Z與SAL2470Z在望遠端所能保留的細節好像都不如SAL2470Z,對焦時我確定都有對在灰色的石牆上,所以可以排除沒準焦的可能。

按這裡檢視圖片
【B組-望遠端-邊緣畫質】這組的測試結果依然讓我感到很意外,居然是SEL2470Z的影像反差最大,其次是SAL2470Z最後才是EF24-7040LIS。

☆ 「色像差PK」各級光圈的比較

逆光或是高反差的場景最容易遇到「紫邊」的情形,這屬於橫向色差的一種,也可以稱之為色散,簡單的說就是光線無法集中在同一個點上,這在大光圈鏡頭或是使用開放光圈時最容易遇到,只要檢視畫面中明暗的交界處就可以輕易發現;而為了改善這種色差情形,鏡頭內會加入「低色散鏡片」來進行修正,該鏡片數量越多修正情形當然也就越明顯。SEL2470Z僅有一片低色散鏡片,SAL2470Z與EF24-7040LIS則是各別擁有兩片低色散鏡片。

「色像差PK:原圖打包下載」

按這裡檢視圖片
SEL2470Z要將光圈縮到f/11,那紫邊的情形才會完全消失殆盡,SAL2470Z好一點,大概f/8就可以完全修正,EF24-7040LIS的紫邊情形非常輕微,光比較三鏡f/4的畫面就可看出端倪,整體來說EF24-7040LIS的像差抑制能力是最為出色的。

☆ 「耀光PK」各級光圈的比較

按這裡檢視圖片
「耀光PK:原圖打包下載」
通常非球面鏡片的數量越多,對於耀光及鬼影的抑制能力也會越出色,SEL2470Z內建了五枚的非球面鏡片,自然備受期待,反倒是SAL2470Z與EF24-7040LIS都各只有兩枚。光圈全開時SEL2470Z的耀光情形幾乎是察覺不出來,從f/11開始才逐漸變得明顯;SAL2470Z則是從f/4~f/22皆有明顯的光斑在畫面中,接受與否可就見仁見智了;EF24-7040LIS的抗耀光性則是最棒,因為當光圈縮到f/16開始才有極輕微的光斑出現,在此之前直視陽光也不會有光班或是鬼影來干擾畫面。
☆ 「變形PK」廣角端的比較

按這裡檢視圖片
「變形PK:原圖打包下載」
非球面鏡片除了可以抑制耀光情形之外,對於廣角變形的修正也很有一套,所以說擁有五枚非球面鏡片的SEL2470Z照理來說會比較吃香。從上圖來看,SEL2470Z在24mm廣角端的時候,畫面邊緣幾乎察覺不出來球狀變形,反倒是SAL2470Z與EF24-7040LIS往邊角看去就漏餡了,兩鏡都有著輕微的球狀變形問題。
☆ Sony Vario-Tessar T* FE 24-70mm F4 ZA OSS‧整體感受與使用心得

Sony FE 24-70mm F4 ZA OSS在我手上密集測試大概有兩週左右的時間,一開始只有單鏡作業時,對它的畫質一直保有絕對的信心,但跟其他兩顆鏡頭比較後,才知道Sony FE 24-70mm F4 ZA OSS的罩門還是在影像邊緣,邊緣的畫質明顯會比影像中央來得鬆散,就算光圈縮到f/8能改善的空間也有限,我想這就是鏡頭口徑偏小的宿命吧!畢竟市售的24-70mm恆定光圈鏡頭口徑都是77mm起跳,要享有輕便性的同時,也得試著跟畫質妥協。說實在的...最大光圈僅有f/4,加上最近對焦距離也只有40公分,散景的朦朧程度跟f/2.8的鏡頭還是有不小的差異,除非背景距離夠遠,否則還是很難滿足各位的期待。

另外我也因為之前測試過Sonnar T* FE 55mm F1.8 ZA所以眼睛早被寵壞了,FE 55mm f/1.8光圈全開的畫質完全打趴Sony FE 24-70mm F4 ZA OSS的開放光圈(f/4),畢竟變焦鏡頭不比定焦鏡啊!目前三顆蔡頭也都全數到齊了,但說實在話我覺得只有SEL55F18Z能充分展現A7R那高畫素的實力,SEL2470Z跟它相比還是差了一點,或許搭載A7身上會更好的選擇。

我知道很多玩家都在等這顆上市,小編之前也是盼了許久才借到手,但各位可能得要重新思考這顆鏡頭的定位,若是把它視為一般的標準鏡頭,你對它的表現與光學用料可能會感到驚艷,因為它具備實用的OSS光學防手震,五枚非球面鏡片讓它擁有極佳的抗耀光能力、以及廣角變形的抑制能力,畢竟光圈得縮到f/5.6才會有更出色的畫質,開放光圈f/4的時候還是有點偏軟(從測試結果來判斷),作為一顆生活兼工作用途的鏡頭可以說是恰如其分,但若是把它視為職業鏡頭的話,可能會無法滿足你。

期待有A7用戶在入手SEL2470Z後也能來分享一些實拍照,2430萬畫素的CMOS對鏡頭的負擔不至於那麼大,或許能有更滿意的表現。近期除了也將發表FE 70-200mm F4 G OSS這顆FE專用的G鏡之外,原廠似乎沒有再釋出任何消息了,不過從早先的Roadmap中我們可以知道,Sony將在2014年推出10顆FE專用鏡,然後於2015年結束前讓FE鏡頭群擴增至15顆;接下來應該會有光圈恆定f/4的超廣角變焦鏡(蔡司)、另一顆大光圈定焦鏡(蔡司)、以及一顆微距鏡頭(G鏡),看來今年也會很熱鬧唷!A7R/A7短期之內應該是不會退燒的。文末有更多的實拍圖給各位參考,有任何問題也歡迎提出討論,謝謝各位。

☆ Sony Vario-Tessar T* FE 24-70mm F4 ZA OSS‧實拍樣本(機身直出無後製)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歡迎加入小惡魔FB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pages/Mobile01/189979853379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bv2eybn7a7ye 的頭像
    nbv2eybn7a7ye

    進擊的巨人14, 進擊的巨人線上看, 進擊的巨人漫畫, 進擊的巨人遊戲, 進擊的巨人 動畫, 進擊的巨人 線上漫畫, 進擊的巨人14線上看, 進擊的巨人13, 進擊的巨人 h, 進擊的巨人op

    nbv2eybn7a7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