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代雖然念的是會計系,但當時對投資尚未開竅,課餘時間打工是我唯一的收入,但我發現就算每天不斷擠出時間來工作,每個月頂多賺進新台幣2萬元。就好像現在的上班族付出非常多勞力與時間,薪資水準仍然很低,我才突然發現自己在學生時代就提早變成了「窮忙族」。
為了想擺脫窮忙的宿命,就利用自己手頭不多的資金投資,一開始的投資經驗並不順遂;在當金融營業員的哥哥鼓吹下,我第一次踏入股市就是玩當沖,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因為當沖不需拿出現金交割,獲利也可以直接從股市中提款,一旦賠錢,只要跑得快,把虧損的幾千元補進交割戶頭就好。
每日沖沖樂 虧多賺少 變成投資窮忙族
一開始天天找機會沖沖樂,約莫持續了一年多,說實話,賠錢的機率遠高於賺錢,沖來沖去的結果常是大輸小贏,最後結算下來,總金額賠了將近20萬元,讓小本錢的我相當心痛,直到發生了一件刻骨銘心的事後,我決心離開當沖這個華麗陷阱。
記得當時我放空了一檔中小型傳產股,成交不到2分鐘,那檔個股就有一筆大單敲進拉到漲停,空單想補都補不到,當天差點因為籌不到錢變成違約交割,這次的經驗著實嚇到我,自以為可以控制的當沖風險原來這麼大,後來也不敢再嘗試當沖了。
但要如何在投資這條路繼續走下去?我資金部位較小,買股票可以買的張數不多,要有筆像樣的獲利可說是難上加難,當時一起工作的同事就介紹我嘗試投資權證,可以用少少的資金,賺到跟當沖差不多的獲利,也不必怕可能發生的違約交割風險,讓我聽了十分心動,更重要的是,權證的手續費只要千分之一,跟當沖來回要千分之3的交易稅、千分之2.85的手續費、借券費等等相比,光是成本就節省不少,也間接提高獲利空間。
第一次投資就賠錢 下決心搞懂權證
我沒有像許多高手一樣厲害,第一次投資權證就獲利,倒是花錢買了一個教訓。
第一次投資的權證,是高價股的聯發科,一方面是資本小、一方面也還在摸索階段,當看到聯發科的權證每股竟然只要0.1元,就不加思索買了50張,當聯發科股價節節上漲時,還因為看對趨勢沾沾自喜,結果發現買的權證都沒跟漲,才發現買到太過價外的權證,由於履約可能性低,與股價的連動性相對就不高,最後認賠作收,幾次下來,賠了半個月打工的薪水。
這次的經驗讓我痛下決心要把權證這個衍生性金融商品搞懂,那時權證還不像現在這麼流行,像權證小哥這樣的達人也都還沒出來,只能自己上網爬文找找前輩經驗談,或是到書局找找權證相關書籍。
從前人的智慧中,我發現自己一開始對權證的認識就有偏差,權證除了看對標的外,包括價內外、行使比例、槓桿等都會影響價格,例如挑到獲利很好的公司,但是股性太牛(編按:較不容易上漲大型股的簡易說法),每天光是看著時間價值一點一滴地流失就會讓人心痛。
謹守投資心法 追逐強勢股
為了解決不做功課而導致的慢性虧損,我開始改變投資策略,嘗試追逐當天強、弱勢股,挑選權證的邏輯為:1.挑價外5%至10%,2.挑到期日90天以上的權證,3.挑買賣價差較小者,我才真正開始從權證中獲利。
Recommended article: Chomsky: We Are All – Fill in the Blank.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