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2015年元旦剛過,中國總理李克強就趕到深圳訪問,他此行並沒有去騰訊、華為和華大基因等深圳的恐龍企業,而是選擇突然造訪一家並不為人熟悉的創客空間,這多少讓人感到有些
按:2015年元旦剛過,中國總理李克強就趕到深圳訪問,他此行並沒有去騰訊、華為和華大基因等深圳的恐龍企業,而是選擇突然造訪一家並不為人熟悉的創客空間,這多少讓人感到有些意外。小小的創客空間,靠啥吸引大國總理前去參觀訪問?這些意外的背后,是否正如外界的評論,創客空間里潛藏著重塑未來的力量?
硬體創新在深圳再度崛起
隨著硬體創業環境開始變好,深圳正在搶奪矽谷的光環。
MakerBot是全球最大桌面3D列印機供應商,也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代表性企業。2012年,聯合創始人Zach Smith離開這家公司來到深圳,在華強北創辦了一個硬體創業孵化器HAXLR8R。他說,之所以旅居深圳是因為在深圳鼓搗硬體,就像在一間有整個城市那么大的工作坊里肆意折騰。
接下來的兩年,像Zach一樣的硬體創業者迅速從世界各地向深圳集結。他們被《連線》雜志前主編克里斯·安德森稱作“創客”,該詞源自英文單詞“Maker”,專門指那些將奇怪的創意轉變成現實的創業者。依賴於深圳的低成本制造優勢和日臻成熟的各大平臺,硬體領域的創業像曾經的軟件行業那樣,在深圳開始爆發。Zach希望從中遴選出具有潛力的項目,對其投資並幫助其走向市場。
快速的反應令矽谷難以想象
國內知名的電子新我(imLab)團隊所做的項目,就一直被Zach看好。電子新我的負責人叫高磊,他原來是上海一家設計事務所的總經理,一年前從上海來到了深圳。在過去的一年多里,高磊和他的團隊一直在為一款智慧手環努力,他們希望通過軟硬體的結合幫助人們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
電子新我的成員大多來自知名公司的技術精英,他們不滿足於已有的技術路線和產品框架。“與其在成熟的公司里過著一種一眼就能看到頭的日子,還不如出來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施。”電子新我CTO歐陽國棟在接受《中外管理》采訪時說。正是看到了硬體創業浪潮的希望,他才辭掉了IBM[微博]架構工程師的工作來到創客中間。電子新我在深圳眾多硬體創業團隊當中頗具代表性,它代表了硬體創業的普遍模式:一種基於個人通訊、個人計算到個人制造的社會技術發展脈絡,試圖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融合創意、設計和制造的模式。
接受采訪時,電子新我的產品還處於測試階段,團隊的辦公地點也還臨時安置在柴火創客空間。柴火是深圳硬體創業者經常聚會的地方,這里定期舉辦各種關於硬體創業的交流會和學習會。創始人潘昊相信,創客運動終將帶來一場新的工業革命。為了提前做好準備,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創客活動中,他於2011年成立了柴火創客空間。創業團隊只需要象征性地支付一點兒費用,就可以在此辦公設點,而且還可以免費使用這里的設備和器材:示波器、萬用表、各種形狀和大小的連接器、LCD和LED、發動機、電阻電容、數量繁多的USB線和一排排的銅帶、焊劑和各種專業膠水……
這里曾幫助多位創客實現了夢想,張浩就是其中一個。2013年,張浩大學畢業后就一直待在柴火創客空間,正是利用這里的設備,他成功做出了一個用腦波控制的飛行器PuzzleBox。不過,張浩的目標還不止於此,他想做出一個價格相對低廉的通用機器人(39.070, 0.06, 0.15%),像智慧手機一樣既便宜又方便操作。如果沒有柴火創客空間提供的模塊化工具和設備,他可能永遠無法開始他的夢想,因為如果沒有可調試的工具,連需要的電阻電容都沒辦法解決。
更高級和復雜的設備和器材,創業者可以在Seeed Studio找到。Seeed Studio是潘昊於2008年創辦的一家開源硬體服務企業。到目前為止,它已經開發出了700多種硬體模塊,其中99%的業務面向海外市場。除了提供試驗階段的設備和器材,Seeed Studio還接收成型產品的生產訂單。因為批次化生產的工廠都無法也不愿生產智慧硬體,所以Seeed Studio可以說是創業者從創意到產品過程中的重要一環。Seeed Studio前臺右側的墻上,擺放著其出品的一系列硬體產品。
如果需要更多、更復雜的電子產品,則要到深圳華強(15.41, -0.17, -1.09%)北的電子市場。華強北商業區位於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其前身是生產電子、通訊、電器產品為主的工業區。隨著經濟發展,成本升高,工廠外遷,商場入駐,使華強北區域功能發生變化,逐漸成為了中國最大的電子市場。全球硬體創業所需要的電子元件,幾乎無一例外出自此處。
這正是全球創業者夢寐以求的機會:居於供應鏈中心的核心優勢就是你可以有足夠快的反應速度,快到其他地方,包括矽谷都無法想象。燒了塊主板需要找一個替換?某個部件想找同系列的變種來測試?一個電話或者走過門前的街道,你就可以拿到你需要的元件和設備。所以Zach說,就算你在矽谷最核心地段的一家硬體工作坊里,也不可能像在深圳這么方便。
完善的供應鏈助力商業化
不過,遠道而來的創業者還不止電子新我這樣的設計或技術團隊,還有像KnewOne這樣的營銷團隊。新奇數碼新品電商KnewOne的創始人沙昕哲說,KnewOne不只是一個電商企業平臺,它的真正意圖是要做中國的Kickstarter(全球知名創意項目融資平臺),所以KnewOne必須去深圳。
2013年4月底,KnewOne從北京搬到了深圳,重新上路。沙昕哲說KnewOne在深圳不僅要幫助創業者出售新、奇、酷的東西,還要幫助創業者聯系投資、設計和代工廠,以便他們能更快、更好地推出新產品,成為創客快速成長的平臺。
“創客團隊都很小,團隊成員基本都是技術出身,只有一個想法和創意。”歐陽國棟接著說,“要想把產品做成創意,就需要設備、工廠和銷售等方面的支援。”這意味著,這種草根式的創業要想成功就必須有完整的產業鏈支援,有模塊化的技術和工具支援,有能夠聚集智慧硬體發燒友的電商平臺支援。
實際上,深圳正是具備這些條件的地方,它就像一個巨大的科技超市,創業者的任何需求都可以很快在這里得到響應。你可以在網上買到任何電子元器件,去工廠也不過一個多小時的路程。你不需要費心去學習如何使用生產工具,也不需要為材料、元件所煩憂,你只需要專心設計就能把想法變成現實。深圳的工人則可以更快更好地進行小批次生產,幫你實現產品的商業化。
縱觀全球,除了深圳已經沒有什么地方能提供這些知識和工藝了,一切都得自己摸索。深圳在硬體領域所具備的便利,使得深圳正在超越美國矽谷等創業聚集地,這也許是吸引全球智慧硬體創業者來到深圳的魅力。如果,矽谷有可能發展成下一輪創業浪潮中的矽谷,那么誰會是下一個喬布斯式的人物呢?
評論:
模塊化:新產業結構的本質
在過去的三十年里,發生在美國和日本高科技行業的故事,似乎跟今天中國深圳發生的故事有頗多相似之處。
1970年代,IBM360系統的成功讓工程師們看到了希望,他們通過創辦科技公司參與IBM360模塊化設計和模塊化產品開發。成功的經驗很快向整個電腦領域拓展,結果是1980年代末一種新的競爭合作結構替代了縱向一體化:英特爾[微博]等專注於生產晶片,夏普等集中於顯示器領域,各大計算機制造商開始從市場購買零部件然后進行組裝。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學者們發現模塊化開始被用到高階制造業,比如:機械和汽車制造。日本學者青木昌彥研究日本汽車產業的發展時發現,得益於模塊化才使日本制造業在上個世紀最後的幾十年快速提升。尤其是,他發現模塊化能通過模塊的分解和集中,對付系統復雜性。
實際上,這也正是中國當下所發生的變化。因為在技術、設計、產品、元件等各自細分領域的模塊化,中國深圳的硬體創業者們才得以將奇思怪想付諸實踐。從這個產業看,硬體領域正在通過產業鏈的解構、供應商和生產能力的模塊化,實現整個行業的崛起。
不論是國際上成功產業的經驗,還是中國正在進行的硬體創業浪潮,似乎都表明:新產業結構背后的本質就是模塊化的發展。不斷增加的全球競爭壓力,快速縮短的技術進步周期,以及消費需求由大眾消費向個性化消費過渡,都在重構舊有的產業結構。在此背景下,柔性生產、虛擬組織等后福特制生產組織形式開始出現,產業也由縱向分工向橫向分工轉變。
1997年哈佛大學商學院的鮑德溫和克拉克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模塊化時代的管理》,認為模塊化是組織、設計復雜的產品或過程的有效戰略之一。對組織和系統來說,模塊化降低了個體創新和創業的成本。同時,模塊化還被認為是有效授權的手段,防止創新活動死於科層組織中。這種模塊化之所以能夠促進創新和創業,就是它真正影響了組織的結構和資訊流通方式。比如:員工一旦有想法,就可以通過模塊化的工具與資源進行創新實驗,而不必通過科層組織尋求支援。
未來,當開放的軟硬體系統、成功的融資平臺和新的硬體創業者組合在一起時,與以往的TMT(科技、媒體和通信三個英文單詞的縮寫)創新不同,來自中國的創業公司在新一輪的創業浪潮中或許能夠獲得自己的地位和機會。深圳密集人流和豐富多元的產品背后是深圳多年培育的制造業能力,但或許是在無意中,深圳為這個新潮流做好了準備。
留言列表